清明上河图是什么类型的画

专业图表 admin 2024-01-30 22:20 104 0

  云隐古话

  

  

  清明习俗

  不

  止

  扫

  墓

  祭

  祖

  

  习俗集合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扫墓】

  扫墓时,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

  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护,再烧纸钱香烛、供奉酒肉饭菜,燃放鞭炮后,

  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礼。

  

  

观花(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除了这一习俗之外,

也有很多鼓励我们走出户外的活动。

  

  扫墓竹枝词

  丰子恺之父

  双双画桨荡轻波,

  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

  松阴更比去年多。

  

【春游踏青】

上至《论语》中,曾皙希望暮春时节,

与好友到沂水去沐浴,并随风起舞,

洗完后哼着民间小调清明上河图的是什么

再到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

生动地描绘了北宋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

社会各群体的生活景象;

及现代作家丰子恺曾在散文《清明》

中风趣地将踏春比作“借墓游春”,

可见自古以来,万物复苏之际,

踏春是最能放松人身心的。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

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巫术行为,

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

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

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

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唐代以后,风筝作为一种儿童玩具日渐风行至今。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荡秋千】

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

南北朝时就已流行,

唐代以来更是盛行。

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

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

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

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山塘擢歌

  杨韫华

  清明一霎又今朝,

  听得沿街卖柳条。

  相约毗邻诸姐妹,

  一株斜插绿云翘。

  

  【插柳】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

  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

  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

  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

  小孩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姑娘们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

  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

  在《清明上河图》中,

  就有郊外踏青归来轿顶插柳的图景。

  

  寒食城东

  即事

  王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蹴鞠】

  是一项在唐代开始流行的春季娱乐活动。

  蹴鞠,即踢球,当时踢的球叫“鞠”,

  用的是一种皮球,球内用毛塞紧。

  据说这是当代世界如火如荼的足球运动的滥觞。

  到宋代,此项运动更大行其道,

  《水浒传》曾叙述过高俅因善踢球而发迹的故事。

  

  奉和观拔河应制诗

  张说

  今岁好拖鉤,

  横街敞御楼。

  斗力频催鼓,

  争都更上筹。

  

【牵钩】

即拔河,始自唐代。

有一年的清明节,

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

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

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

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

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

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

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

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

  

  

  当然了,还有吃鸡蛋、斗鸡等活动;

  只是找不到配图,又怕大家已经看累了,

  那就不写了。

  希望大家能乘着这样的好天气,多出门活动吧!

  文末互动

  你对哪些活动有兴趣或是有创新的想法清明上河图的是什么

  快来和我们互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