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部分描写
宋代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部分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部分的社会生活风俗画,高248长5287厘米,水墨淡彩绢本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
清明上河图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3个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清明上河图首段部分主要描绘了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
整张画卷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时至清明,去郊外扫墓的人,轿顶上插满了杨柳杂花,点出了清明节的风俗都市街景画了官吏农夫商贩医卜僧道胥吏妇女船夫纤夫等各色人物五百五十多人,驴马牛骡骆驼等各类牲畜五六十匹情节有赶集买卖,有闲逛饮酒闲谈。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
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图画共描绘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习俗它是张择端唯一传世的名作,是一级国宝全国都是丝绸,颜色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不印钱后记由张金岱撰写在这幅画卷之前,有一幅宋代**宗题画,现已不复存在有杨准等人的题跋,也有“兰”“武”“景山周”等印章明朝有吴宽李东阳。